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品味玉雕艺术

    冯海军     2017-12-03 14:30:42     浏览:1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冯海军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

    爱玉之心,道法自然

    文化

    玉有没有生命?这是个高深的问题。但作为大地的精华,玉绝对有灵性。




    根据《山海经》的记载,玉的灵性能引来神仙和凤凰,最后成为神的佳肴。古人每一次的祭祀,美玉都扮演着重要角色,只有它们的灵气可以通天。


    上古祭天的种种仪式,影响着后世宗教的发展。玉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渊源由此开始…




    东晋有位道学家名叫葛洪。他深信神仙吃玉的传说,并把一系列的吃玉理论,落笔于其炼丹著作《抱朴子》中。大致意思是这样:用一年多的时间吃上百斤玉,基本可以水火难侵,百毒不犯。




    修道人崇敬玉文化,道家精神也影响着我们。


    也许我们没学过道家理论,但从玩玉到雕琢,收藏的过程总有道学指导着。




    道士们在想:无为还是有为?玉友们在想:雕还是不雕?


    拿着模棱两可的料子,我们总会想这些。良玉不琢,但它表面有瑕疵。玉不琢不成器,但如果里面更花呢?有为还是无为,还真伤脑筋呢。




    还有《道德经》那句名言: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玉雕不也是这个道理么?


    美玉只要经过雕琢,就能呈现天下万物。但所有的雕刻技巧,都是从原石开始的。这不也是从无到有,再到世间万物的过程么?




    在道家的理论中,“无”并不是空无一物,而是无形无相,从而引发无限可能。


    再看看我们手中的玉:未经雕琢,则无形无相,却有着无限的遐想空间。把它们拿去加工呢?美丽的形象逐步呈现,却失去了当初的“无限可能”。




    有还是无?有为还是无为?有限造型还是无限遐想?


    智者见智,仁者见仁。爱玉之心,道法自然。


    玩玉的我们,心中都住着一位道人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